私房话||帮助父母自我实现,是对自己晚年的一次预演
去年的某一天,我妈在电话里跟我说,我弟要她去学车。我的第一反应是反对,说,他可真能折腾,你都65了,遇到复杂情况怎么办?刮着蹭着怎么办?我妈说,我平时骑电动车,有时也上快车道的,你弟就是说电动车不安全。
我突然就明白了,我妈其实是想学开车的,只是还有些忐忑。她打这个电话,是想寻求我的支持。我进一步地想起,我妈是一个多么热爱交通工具的人啊。
我们家有一辆老式自行车,打小我就老听我妈说,它年纪比你都大。她第一次拿工资时,就盘算着缩衣节食攒钱买辆自行车,可以踩着它,去很远的地方。这些年她更是热衷于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从自行车到电动车,从两轮电动车到三轮电动车,后来又换成了有包围的,像个缩小版汽车的那种。
对于交通工具的热爱的背后,也许是对于远方的向往,我妈同时还是个地图控。有次我跟我爸聊南海形势,我妈将那一片海域的情况说得一清二楚。就连看《新闻联播》,她最爱的,也是穿插于重大新闻里的那些简讯,哪里通了一条路,哪里修了一座桥,她都看得入神,仿佛眼前的2D屏幕,已经幻化成4D图景,隧道与桥梁,路途与风声,组成了她浪迹天涯的梦。
思及此,我说,好,我也支持你。
那段时间,我妈和我的电话,大多跟学车有关。
交了学费之后,她开始感到压力,就这么敲锣打鼓地学起车来,万一通不过多难堪。
第一步是背交规,拿到书时她有点懵,那么厚,她不太相信自己能背下来,看进去之后才松了一口气,大多是常识。但也有些知识不那么容易消化,她发了个大狠,花一个星期时间跟教材死磕,然后我就接到她的电话,欢欣鼓舞地告诉我,她通过了。
我理解她的快乐,那种成就感,那种几番自我怀疑之后的自我认定,真是一种良性刺激,会让你觉得,生活里还有无限可能,每一个难关,你都能搞定。
然后就听我妈不断地焦虑,也不断地报喜。
在她参加路考之前,我曾回了一趟家,大清早,她急匆匆地把粥煮上,就说要赶去练车,灰蒙蒙的晨色里,我竟从她的背影上,看出了一丝意气风发。也许,到了这个时候,学车于她,不只是能够实现去远方的可能,还让她觉得,时代滚滚向前,而她,始终在线。
差不多花了半年的时间,我妈拿到了驾照,此事在亲戚群里造成极大轰动,大家都称她为偶像。现在,她成天开着我换下来的那辆车行驰于小城中,奋斗者的人生,很拉风。
跟我妈不同,我爸喜静不喜动,他不喜欢出门,在家除了种种花,就是坐在电脑前,写文章。
我爸干了一辈子记者,却有一个作家梦,我以写作谋生,深知作家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他已经年过七旬,知识结构落伍,文风也比较老旧,看他夜以继日地笔耕不辍,我甚至常常生出些悲凉感来,我一直劝他,不如做点别的。
比如打打牌,或是带带孙子,哪怕看看电视,去邻居家串串门,也比这样“白头搔更短”地呕心沥血强啊。
对于我的善意,我爸是拒绝的,不但拒绝,还有些恼羞成怒的意思。渐渐的,这个话题成为我和我爸的聊天禁区,为了保持家庭里的和谐气氛,我们下意识地,都避开它。
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父亲得了老年痴呆,整个生活都被打乱了。老人家怀疑所有人都想坑害他,经常半夜三更从卧室里跑出来,缩在客厅的某个角落里,瑟瑟发抖地,仰望想把他劝回去的家人。
朋友说,老年痴呆在我国老年男性里非常高发,他也有同学的父亲罹患此病,不知道是不是他们那一代人这辈子活得太压抑,一旦闲下来,又觉得被世界抛弃了。
我被他的描述吓住了,开始搜索如何避免老年痴呆,除了饮食运动上多注意外,多用脑也是很重要的一条,那么,像我爸这样写作,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了。
改变观念之后,我首先到网上下单,搜寻他的同龄人的著作,下单,寄给他。然后开始认真阅读他以前发到我邮箱里但被我选择性忽视的那些文章,发现,虽然他的表达手法过于素朴,但内中屡有真情闪烁。
他回忆童年时的好友,回忆父母的点滴教导,回忆饥馑岁月里曾受人的一饭之恩,观之都让人动容。到了这个年纪,目光是照远不照近的,那些隔山隔海的往事,雪亮地呈现于眼前,等待他以文字召唤,难怪,我爸有那样强烈的写作冲动。
就让他做做作家梦又如何?对于孩子们高远的梦想,我们总是鼓励有加,不管多么不现实,都会想,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为什么对于老人的梦想就这么悲观?与其总是劝他面对现实,不如,想点办法,去帮他实现梦想。
我从写作者的角度对我爸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把他的文章贴在博客上,居然赢得好评如潮,挣来颇多打赏,甚至有出版公司表示有兴趣出版,我爸的作家梦虽然还没有实现,但已经起步了不是?
有一个公益广告可能很多人都为之动容过:一个老太太,做了一桌子菜,看着钟,等待空荡荡的房间被儿女的欢声笑语填满。但是,打破她那深海一般的寂寞的,是一个个电话,儿女依次告诉她,不回来吃饭了。这个老人在更加空寂的房间里踟蹰着,喃喃道:“都忙,忙好!”
这条公益广告,建议天下儿女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但我每次看到都想,就算儿女丢下手里的工作陪在老人身边又如何?她还是会有压力的吧?那么忙碌的儿女们也不能保证就心无旁骛,就算是言笑晏晏,心中未必没有阴影闪过,毕竟,这种硬抽出来的陪伴,很难持续,这个广告,让我对衰老更加恐惧。
旁观以及帮助我父母的自我实现,让我不再那么害怕老年的到来,老人依然有梦可以做,有理想可以追,生命并不是就此放缓脚步,直至完全静止,我们依然可以在路上,带着拥抱生活的热情。
如果说培养孩子犹如再世为人,可以修正自己成长路上的各种偏离,帮助父母去感受生命的更多,就是对于自己的晚年的一次预演。
当然,这也是一个技术活儿,你的父母也许不想学车,也没那么爱好文学,甚至,你都不知道他们到底喜欢什么,那么,不妨先订个“小目标”,带他们一起旅行。下面这个视频一定要看,黄小姐看一次哭一次又笑一次,因为里面的妈妈实在太像她妈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3608hbw9g&width=500&height=375&auto=0
——— 2017,我们应该带着父母一起去看世界 ———
旅行,是了解父母的最好方式,也是改变他们活法的开始,谁年轻时不曾神往过未知的远方,却为现实默默放弃。
现在到了他们可以为自己活一把的时候了,不要觉得带着他们去找到自己是个任务,想一想他们带在我们还不能自立时带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路,去的每一次旅行,实现的每一个愿望……一念至此我就想马上带他们开始一段旅行,和他们一起,看山,看海,看雪花飞舞,也看春满枝头……
助人者人恒助之,我们帮父母追梦,Visa帮我们,将这追梦的过程变得更轻松。
Visa拥有全球最广泛的受理网络,全球免货币转换费,everywhere you want to be,Visa helps you get there. Everywhere,你可以有更为自由的行走,玩点不一样的,买点不一样的,吃点不一样的,走什么样的路,由自己掌控。
和父母一起旅行,Visa和穷游更是贴心地帮你准备好了自由攻略,点击“阅读原文”链接,查看更更适合父母的旅程。
世界那么大,爸妈也想去看看,2017年,带爸妈一起去看世界吧。
本文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